路透北京2月24日电(记者 David Stanway)---在经历了绑架、没收货物和高管被逐等一系列事件後,中国石油和大宗商品企业在非洲的运营会更为谨慎。
但他们绝不会撤出非洲。
如果不出意外,中国还将加大在非洲的开发力度,这里拥有丰富的资源,只是政治局势不够稳定。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资源需求,中资企业需要走出国门,在全球范围寻觅资源。
任何重要变化都是换汤不换药,预计中国投资者在非洲大陆将采取略显温和的方式,并与其他外国企业加强合作。
一位驻北京的石油企业高管说:“中国企业开始投资非洲时,更多出於国有能源企业高层的政治需要。”
“因此,当时以一种非常仓促和激进的方式到非洲投资……但是现在来看,我想他们在作尽职调查和投资决定时会更加谨慎。”
苏丹近来发生的事件让中国企业明白,作为在非洲大陆的巨型政治化投资者将面对何等风险。去年,中国进口原油的24%源於非洲。
上月,苏丹的反政府武装绑架了29名中国公司员工,明显将这些人质作为政治谈判的筹码。这也是在苏丹发生的第四起绑架中国人事件。
中国石油企业还卷入了苏丹和南苏丹的石油纷争,结果是南苏丹将中国-马来西亚石油合资公司Petrodar负责人驱逐出境。
随着中国企业到海外寻求获利和原材料,类似问题已经愈发增多,诸如约25名中国水泥厂工人在埃及遭到贝都因人绑架,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投资的矿业公司发生多起罢工事件,当地工人要求改善薪金和工作条件。
专家表示,鉴於中国不可能撤回对非洲的投资,那麽就必须学会更好地驾驭该地区的不利局面。
中国国有能源和矿业公司往往试图超然世外,称他们与员工或少数民族的纠纷是当地政府的责任,但专家表示中资公司应提高公关能力。
北京大学教授查道炯表示:“他们与政府的关联过於密切,却并未尽力向当地民众和国内外的非政府组织展现工作成果。”
众达律师事务所(Jones Day)合伙人、能源交易专家Michael Arruda表示,最起码,中国必须努力改善在非洲运营项目的安全。
“中国不会改变其非洲战略。石油在哪里,他们就会去哪里。你不能说你想去加利福尼亚那样的好地方,那里没有大量资源蕴藏。相比之下,非洲的资源潜力依然巨大。”
“但我认为,中国对在非洲项目的运营安全将更为谨慎。”(完)
编译:靳怡雯 发稿:王凤昌